欢迎访问银川市教育局官方网站~
依申请公开:申请 查询

探访贺兰之境,问道艺术璎珞——记银川二中高三年级贺兰山研学活动

2020-10-26 10:15

为深入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进活动育人,课程育人理念,2020年10月24日,银川二中德育工作处和高三年级管委会经过精心谋划,周密安排,组织全体高三学生和部分青年教师共赴贺兰山下,开展研学之旅,探访贺兰远古岩画,问道美林艺术璎珞,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活动伊始高三年级各班秩序井然排队入场。

各班学生合影留念

第一站:贺兰山岩画馆

贺兰山下,苍穹之间,银川韩美林艺术馆与古老的贺兰山岩画交相辉映,共叙恢宏篇章。在这里,五湖四海的游客及广大艺术爱好者,可以尽情欣赏远古人类文明与当代智慧碰撞迸发出的激情火花,感受五千年前的历史、艺术、自然与现代精神的交融与对话。踏寻古人遗迹,破译远古密码。

银川世界岩画馆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岩画专题博物馆,馆藏世界5大洲30个国家200个岩画点的岩画精品。上溯石器时代,古人以古拙苍劲的笔触,在山口东麓沟谷两侧岩石间留下人、动物、狩猎、祭祀和神明的图像。穿越五千年,它与当代艺术家韩美林之间有着一条奇妙的连线。苍穹之间,银川韩美林艺术馆宛如一环至美璎珞,与古老的岩画,共同隐伏于巍峨的贺兰山下。

第二站:岩画遗址

走进贺兰山峡谷,岩画就分布在沿溪道两侧绵延800多米的山岩崖壁上,总数多达6000余幅,记录了3000至10000年前远古人类写实的生活画面,如今,这些石头的史书就是人们宝贵的文化遗产。贺兰山岩画记录了贺兰山一带远古游牧民族的生活,在北至石嘴山,南至中卫的250多公里的十多个山口,分布着1000多幅岩画,单个图案超过2万个。贺兰山口就是有着众多岩画的山口之一。从苏峪口往北走约 5000 米,就到了贺兰口。在沟谷两岸绵延600多米的山岩石壁上分布着贺兰山岩画300多幅,岩画题材广泛,大至表现日月宇宙,小至描画动物足蹄,并有狩猎、放牧、舞蹈的场面,岩画艺术造型粗犷奔放,构图朴实,具有独特的意境和艺术价值。

古祭坛

学生们登高望远,近距离欣赏岩画实物

路途之中不时会偶遇可爱的山中小精灵——贺兰山岩羊

根据岩画图形和西夏刻记分析,贺兰口岩画是不同时期先后刻制的,大部分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北方游牧民族所为,也有其他朝代和西夏时期的画像。刻制方法有凿刻和磨制两种:凿刻痕迹清晰,较浅;磨制法是先凿后磨,线条较粗深,凹槽光洁。贺兰口岩画的题材、内容与表现手法都十分广泛,富有想像力,给人一种真实、亲切、肃穆和纯真的感受。众多岩画为我们了解和研究古代游牧民族的历史、文化、经济状况、风土人情提供了极为珍贵的文物资料,堪称是一处珍贵的民族艺术画廊。

第三站:韩美林艺术馆

20世纪80年代,著名艺术家韩美林先生第一次踏足具有“塞上江南”美称的宁夏银川,就被古老神秘的贺兰山岩画深深打动。此后,韩美林先生先后七次来到这里,观摩岩画艺术,汲取创作灵感,艺术创作更进一步。贺兰山岩画也因此被韩美林先生视为自己艺术创作的重要转折。

2010年,怀着对贺兰山的深厚情谊,韩美林先生将创作的千余件艺术精品捐赠给银川市人民政府。为了收藏、陈列这些珍贵的艺术作品,银川市政府在贺兰山岩画遗址景区内兴建一座艺术馆。由此,银川韩美林艺术馆于焉而生。

古老的岩画激发韩美林先生的艺术灵感,如他所言:“21年前,我第一次来到贺兰山,面对那么多古岩画,突然感觉,我走了半辈子,直到50多岁才找到艺术的家”。他希望这座艺术馆像岩画遗迹一般,既表达人类的智慧,又与大自然融为一体。以一座地景般的建筑在天、地、山、人之间达成精神的连接,比雄壮的山体相比,它以恰当的尺度、体量和线条表达出人的存在感。藉此,形成人与艺术的共鸣,建筑与自然的共生。

第四站:徒步拉练

中午吃过午饭,经过短暂的休整,各班整装待发,走向原野,走向自然。师生们二三为组,三五成伙,开始了8公里的徒步拉练,大家或竞走或漫步,一路上师生间畅谈人生,交流学问,同窗们交流梦想,憧憬未来,偶尔驻足欣赏秋景,偶尔弯腰捡拾落叶这或许就是研学的魅力所在。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言“生活即教育,生活即学校”,陈鹤琴先生所说“大自然是我们的活教材”。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此次研学通过让学生走出课堂,走进自然,增强学生的自然体验和自理能力,拓展了教育的边界,引领学生走出学校教室,走向更为广阔的天地,在真实的情境之中体验、合作、探究,真正形成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银川二中供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