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粽子飘香时,又是端午佳节至。为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学生劳动技能,我校在2021年6月11日上午结合“我们的节日——端午”开展了系列端午节活动,引导孩子们感悟端午节这一传统节日所蕴含的独有意义,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根植爱国情怀,弘扬传统文化,品味民族经典,提升劳动技能,增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与使命感。抓住节日文化教育契机,感受传统文化独有魅力,提升自我劳动意识,提高劳动技能也正是本次端午节活动的目的所在。上午第一二节课,五、六年级的学生包粽子的劳动实践活动如火如荼地展开啦!五、六年级会包粽子的热心家长们也参与到了此次活动之中,他们耐心地讲解着包粽子的步骤,并且亲自示范。瞧!巧手的奶奶和妈妈们熟练地拿起粽叶,三下五除二,一个个有棱有角的粽子利利索索地就完成了。大多数同学都是第一次尝试包粽子,虽然看得是眼花缭乱,但人人跃跃欲试。
功夫不负有心人,同学们逐渐掌握了包粽子的技巧。在大家的齐心协力下,把自己及学弟学妹们要吃的粽子也一并包完了。雪白的糯米和鲜红的枣子都被翠绿的棕叶包裹成一个个小巧玲珑的粽子,还伴着粽叶淡淡的清香,同学们看在眼里,喜欢在心里。虽然刚学会包粽子的同学们包出来的粽子形状各异,但因为是第一次尝试包粽子,所以成就感十足!
美味的粽子出锅啦!五六年级的哥哥姐姐们吃着自己包的粽子,看着弟弟妹妹们也吃着自己包的粽子,心里美极了,更是幸福极了,就如同这粽子里的蜜枣一样香甜。
节日文化是悠久民族历史的根,也是璀璨民族文化的重心。为让孩子们更深入地了解端午节,感受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增强学生爱国主义情怀,我校一至六年级同上一节课,共同去了解端午节的由来和习俗,走进粽情粽意的端午。上午第三节课,副校长宋美慧为四年级的200多名学生带来了一节别开生面的传统节日文化大课堂。她从当天的日历(公历和农历)开始导课,过渡到农历五月初五,自然引到中国传统的节日——端午节,让同学们了解“传统”一词的含义,知道了端午节名字和端午节的由来,懂得了传统节日带给我们的重大意义。
当说到端午节的习俗,同学们知道得可真不少:赛龙舟、食粽子、佩香囊……都纷纷举手,争先恐后的想把自己了解的知识分享给大家。诗意的端午自然有诗意的习俗。“五色新丝缠角粽。金盘送。”“樱桃桑葚与菖蒲,更买雄黄酒一壶。”宋校长用恰当的诗词来引领同学们了解端午习俗,感受传统节日文化的魅力。汉·应劭(shào)《风俗通》记载:“五月五日,以五彩丝系臂,名长命缕”。此俗自汉代传承至今,已有两千余年。彩线轻缠红玉臂,同学们还意外收到了校长妈妈带来的神秘礼物——五彩绳,祈愿孩子们健康快乐地成长。孩子们了解了五彩绳的意义后,系起来就更有仪式感了。你看!他们互相认真地系着五彩绳,同时也把祝福默默地送给了对方。
和孩子读诗,让节日与诗同行。”端午节我校选择了文天祥的诗《端午即事》。端午节,当文天祥与屈原相遇,爱国的热情就会加倍。“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吾不能变心而俗兮,固将愁苦而终穷”,不同时期的两大爱国诗人的气节操守、为国效力的忠心和献身精神深深感染着同学们!文天祥追随着屈子,中华民族的气节与精神代代相传。树无根不长,人无志不立。新时代接班人需要文化的引领,精神的传承,爱国主义教育则是实现中国梦的基石。从小勤于劳动,培养扎实肯干的精神,是践行中国梦的最具体表现,让劳动教育助力孩子们健康快乐成长,让文化传承与努力实践相伴左右,追梦少年蓄势待发,理想信念扬帆远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