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务公开

坚持以生为本 促进深度学习——银川西夏德胜小学数学教研组开展单元整体教学实践活动

来源:银川市教育局 2024.04.30

  “水尝无华,相荡而成涟漪;石本无火,相击而发灵光”。为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深入研究新课标、新理念,探索单元教学,聚焦核心素养,我校数学组五、六年级教师,开展了五年级()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单元整体教学实践活动。纵观教材, 解读单元。为了准确把握学生在《长方体和正方体》这一知识点的初始认知情况,帮助教师明确学生的学习难点和薄弱环节,从而设计更符合学生需求的教学活动,我们对五年级224名学生进行了前测。

通过前测分析,我们发现20%左右的学生对长方体、正方体的认识有初步的了解,知道顶点、棱和面相关的知识。30%左右的学生对长方体的展开图,能利用自己的空间想象能力,填写出正确的面。11%的学生对表面积没有概念,停留在三年级所学的长、正方形的面积上。10%的学生知道一些其他的长、正方体的知识,比如体积……                  

因此教学时我们将12个课时整合成11个课时,结合教学建议和教学经验,将‘长方体的认识’作为“种子课”;将‘正方体和长方体的展开与折叠’作为“生长课”;‘表面积的意义和计算’原来2课时的内容整合为1课时进行教学。

   深耕课堂,教学展示。王老师执教的《长方体的认识》一课,实物模型在教学中起到了重要作用。由于长正方体的空间形态对于小学生来说相对抽象,所以借助实物模型进行教学,能够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长正方体的特点。通过观察和操作模型,学生能够更加清晰地认识到长正方体的面、棱、顶点等基本元素,从而加深对长正方体空间结构的理解。

在长正方体的教学过程中,我们也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小组活动时,学生通过分工合作、讨论交流,共同解决问题,不仅锻炼了团队协作能力,也提升了彼此之间的沟通和表达能力。

张莉老师执教《正方体、长方体的展开》。本节课,孩子们在认识长、正方体后,思考一个立体图形如何展开得到一个平面图形。教学时,学生通过多次的“展开——围成”活动建立清晰的表象,借助“猜想——验证—再猜想”的学习方式,体会平面图形到立体图形,立体图形到平面图形的演变过程。学生的空间想象力、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得到有序提升。

栾雯武老师在执教《长方体的表面积》一课时,学生在理解了表面积概念的基础上,探究“如何求表面积”。活动中,学生感受到了体转面的便利,接下来将面再紧紧贴回体上。在教学过程中,栾老师注重引导学生理解计算方法的实际意义和应用场景,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升了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节课展示完,我们做了后测。后测题内容与前测题内容对应,共有五道大题,分别是填空题、图形计算题和解决问题。

以下为后测试卷

学生测试情况分析

后测完成情况统计图

通过后测分析,我们发现:通过学生自学—动手实践—小组合作展示,学生们很好的掌握了面、棱、顶点的特征,对‘长方体的长、宽、高’的概念非常清晰。但在计算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学生思维能力和解题技巧还有待提升。

教学研讨,以思促改。三节课结束,在很多设计环节上,都给听课老师带来了眼前一亮的感觉,有创新,有突破,在教学过程中,老师们都围绕着一个主题:怎样才能让新课标的核心素养真正落地。在教研活动前期,数学教研组就要求全体老师提前做了很多的思考和听课准备,周二中午开始,我们进行了近4小时的大教研活动。首先,五六年级的刘菊、赵永花、李源三位老师,结合三节课的设计意图和课堂效果进行了总结和反思。

评课时,老师们认为:五六年级的老师们将几节课设置在给灯笼搭框架、糊纸、装饰一个大情境中,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学有所得,学有所获,体现了新课标理念,实现了单元整体教学,三堂课设置的学习活动都不同程度的驱动着学生不断思考,每节课的设计紧凑,环节相扣,不断推进。纵观三节课来说,一节一个台阶,引领学生不断学习不断发展。

本次教研活动是单元整体视角下教学设计创新发展的起点,今后我们要坚持以“新课标”为导向,共研共进、积极探索、大胆实践,让“单元整体教学”落地有声。

附件下载: